imtoken最新版-险资“你好”,债券通“南向通”开闸!对于险企,意味着什么?

保险资金投向进一步拓宽。

7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江会芬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宣布了三项新的对外开放优化措施,进一步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支持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其中包括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更多境内投资者走出去投资离岸债券市场。

江会芬表示,“近期将扩大境内投资者范围至券商、基金、保险、理财等4类非银机构”。

在此之前,债券通“南向通”的主要参与者为41家银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也可以通过“南向通”开展境外债券投资。

对于债券通“南向通”参与投资者将扩容至险企,有业内人士对中保新知表示,此举将有利于保险公司在资产端进一步优化资产配置组合,债券通“南向通”的规模也有望稳步增长。

有望配置全球债券

债券通“南向通”是在债券通“北向通”上线四年后推出。

2021年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南向合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彼时,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适时开通“南向通”,一是有利于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拓展国内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配置资产的空间;二是有利于巩固香港连接内地与世界市场的桥头堡与枢纽地位,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对于内地金融机构来说,此次“南向通”的开通有利于内地金融机构“走出去”配置全球债券。“南向通”没有突破内地与香港现行政策框架,主要是通过加强两地债券市场基础服务机构合作,为内地机构投资者“走出去”配置债券提供便捷通道。

“南向通”的可投资范围是在境外发行,并在香港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也就是说,中国人民银行7月8日在“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宣布的政策,意味着通过债券通“南向通”,保险机构可以在香港市场配置全球债券。

那么。香港债券市场构成是什么样的?

以2024年举例,根据香港金管局披露的资料,2024年香港债券市场的三个主要细分市场,即港元、离岸人民币及G3货币(指以美元、欧元或日元计价的债券)。

2024年,港元债务证券发行额按年增加长8.8%,至10325亿港元;在香港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务证券发行额按年增长36.7%,至10716亿元人民币;在香港发行的G3货币债券按年反弹54%至808亿美元。

不过,“南向通”每一年是有额度的。根据《通知》,“南向通”跨境资金净流出额上限不超过年度总额度和每日额度。目前,“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200亿元等值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当时表示,根据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对“南向通”年度总额度和每日额度进行调整。

香港债市有优势

2021年债券“南向通”开通,为我国债券市场投资者出海投资拓宽渠道。

在今年7月8日举办的“债券通周年论坛2025”上,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公布三项对外开放优化措施,除了上述提到的完善债券通“南向通”运行机制,支持更多境内投资者走出去投资离岸债券市场外,还包括优化债券通项下的离岸回购业务机制安排,便于境外投资者开展流动性管理,将拓宽离岸回购应用场景,可交易币种由人民币拓宽至美元、欧元、港元等多币种,支持CMU OmniClear参照债券回购的国际通行做法,取消对回购质押券的冻结,进一步盘活质押券,支持CMU OmniClear简化债券账户开立等业务流程,提升操作便利度;以及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需求,在今年已丰富产品期限和类型的基础上,将建立报价商动态管理机制,扩充互换通报价商队伍,并调整互换通每日交易净限额。后续,监管部门还将择机推出跨境债券回购业务。

那么,目前香港债券市场的收益率究竟如何?中信证券研报指出,对于境内信用债市场而言,收益率与利差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而香港债券市场收益率中枢高于境内市场,性价比较高;对于美元债,中长期来看,美债利率显著高于其他经济体债券利率,香港美元债利率同样较高,具有配置性价比,可关注化债重点区域城投美元债、国股行AT1、AMC等板块配置机会。

“对于离岸人民币债,可规避汇率波动风险,随着境内外利差扩大,其配置性价比正在逐渐提升,亦是除美元债以外的不错选择;对于港元债,收益率中枢介于美元债与离岸人民币之间,锁汇成本相对较低,可关注中长久期主权债与证金债的配置机会。”中信证券表示。

“资负”配置空间扩大

长钱长投、耐心资本等一系列政策反映的是,在低利率态势下,政策层和监管层意识到:险企光靠负债端降成本是远远不够的,资产端还需要优化资产配置。也就是,险企用更高的资产收益覆盖负债端的成本。

事实上,中保新知观察到,今年以来,除了此次的债券通“南向通”,险资的投资空间已被多次扩大。

今年1月22日,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稳住股市、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等重要决策部署,中央金融办、证监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表示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

3月2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证监会在《办法》第十二条第二款中增加银行理财产品、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作为IPO优先配售对象。

与此同时,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新修订的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与承销业务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首发及再融资发行承销制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具体来看,修订的重点内容包括:在参与新股申购方面,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新增理财公司作为机构网下投资者,并将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资管产品纳入网下优先配售对象范围。同时,明确理财公司、保险公司管理的多个产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认购时,可以合并计算,视为一个发行对象。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5月7日参加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时表示,下一步将推出三条措施支持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一是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试点范围,为市场注入更多增量资金;二是调整偿付能力的监管规则,将股票投资的风险因子进一步调降10%,鼓励保险公司加大入市力度;三是推动长周期的考核机制,促进长钱长投。

从以上举措可以看出,政策层和监管层对保险机构的呵护。此次,保险公司参与“南向通”不仅可以拓宽投资渠道,还能优化资产配置、提升收益、分散风险、提升全球化投资能力。既能解决险企自身经营需求,也契合国家金融开放大局,推动香港与内地市场协同发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保新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